Jane Jacobs 珍雅各 —— 她與城市的故事

適逢五月四日,一位對城市發展有著偉大貢獻的女性的生忌,今天想來分享她與城市的故事。珍雅各(Jane Jacobs)是一位美國籍加拿大人,她是一位記者、作家、社運人士,也一個生活於紐約市的居民。珍雅各並不是一位規劃師,也不是一位官員,但憑著自己的力量,影響了美國以致世界的城市研究、社會學和經濟學。

50 年代的珍雅各,在《建築論壇》(The Architectural Forum)任職記者,主要撰寫城市規劃的文章。這本雜誌關心戰後的城市問題,來自窮鄉僻壤的人都想遷移到城市中心尋找工作機會,導致居住環境惡劣、空間擁擠。政府為了解決土地問題,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規劃更新,清除「貧民窟」及舊房屋,大肆興建現代主義風格的高樓大廈。究竟高樓大廈是否宜居?這種斬掉重練的方法是否唯一出路?居職分離的現象又是否樂見?珍雅各走遍不同城市,發現超大街廓的公營住宅的轉角欠缺聯繫社區感情的報攤雜貨店,高樓大廈亦阻礙了家長照顧在社區遊樂場的孩子,社區變得危機處處。

街道怎樣才算安全?擁有不同角度的 CCTV 的街道,還是冷清無人的街道較為安全?珍雅各認為:「如果人們沒有使用街道的理由,你很難讓人們去使用街道。如果人們不想注視街道上的活動,你也很難強迫他們去看。靠人們的公共監視和相互約束來保障街道的安全,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,但是在真實生活𥚃並沒有那麼恐佈。由於人們自發性的使用和享受城市的街市,在正常的情況下並不會覺得是在監視,所以街道安全做得最好、最輕鬆,也最沒敵意和猜忌。」站在有人氣的街道想試試感受,你會發現珍雅各的觀察所言甚是。

珍雅各居住的曼哈頓南部的格林威治村,有別於一般曼哈頓社區的平整街道,格林威治村的街道縱橫交錯,是一個相當有活力的舊區。經歷各種對城市的觀察後,正當珍雅各開始寫書,擔任紐約市總規劃師的建築師羅伯特·摩西(Robert Moses)規劃了一條四線道高速公路,並會穿過格林威治村。興建大型橋樑,為求方便汽車進出紐約市,期望透過建設更大型高速公路交通系統能減輕紐約的汽車需求壓力。眾所周知,如此大型的基建計劃中必然會出現犧牲品,顯然地影響的是一個又一個基層社區。這次計劃確確切切地影響了珍雅各珍而重之的後花園--華盛頓廣場。珍雅各在她的著作中曾提及華盛頓廣場這種小小的鄰里公園,在欠缺公園空間的社區來說,是居民珍而重之的瑰寶。於是,珍雅各率領著鄰居們發起了一場社區與高速公路的保衛戰。在這場保衛戰中,珍雅各於 1968 年在公開聽證會上「煽動」群眾而被捕。

「城市有能力為每個人提供一些東西,或是因為,也只有當城市是由每個人創造的時候,才會有這樣的能力。」—— 珍雅各

“Cities have the capability of providing something for everybody, only because, and only when, they are created by everybody.” —— Jane Jacobs

1961 年,珍雅各出版了《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: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》,書中珍雅各透過各式各樣的觀察,狠狠地批評 50、60年代的「現代主義」規劃者,包括和她經常交鋒的羅伯特·摩西,以及「功能主義之父」柯比意(Le Corbusier)「光輝城市」的設計。批評城市計劃和重建導致美國大量鄰里社區衰亡,只剩下孤立和突兀的城市空間,破壞了社區和創新經濟,此著作仍然是城市規劃中的經典書藉。

珍雅各相信的人本社區城市的概念與當時急速發展的「現代主義」規劃幾乎完全相反。即使面對如此巨大的規劃思潮,珍雅各仍勇於為自己的理念站出來。「現代主義」規劃的問題 ,在數十年後一一湧現,反映著珍雅各對城市發展的遠見。珍雅各對「現代主義」規劃的反思,時至今日仍然極具前瞻性,現代全球不同城市仍然在為實現人本社區努力。

即使深信的理念仍是小眾,也不代表它不值得被擁抱。珍雅各一直發聲,一直行動,直到自己的聲音被重視。

文:Jobie Yip

參考資料:

《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: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》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

Citizen Jane: Battle for the City - Documentary

Previous
Previous

樹在街頭落淚 X 街道變革:樹木是有凝聚人群的力量

Next
Next

與水同行—— 街道設計如何回應下雨天?